首页国内新闻文章详情

2022年趋势报告:懒人经济升级,正构建起精细和有品质的“懒”

2022-03-05 00:26:22 133
金融界3月2日知萌咨询机构近期发布的《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指出,伴随着消费升级,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懒人经济也从过去的“效率懒 ”升级为如今为了更好享受生活的“品质懒”。 当“枯藤老树昏鸦,空调WiFi西瓜,葛优同款沙发,夕阳西下,我就往上一趴。”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,“懒人经济”一词走入大众视野。帮助消费者节约时间、解放双手的五花八门、各式各样的产品与服务相继“问世”,并走进千家万户。 知萌咨询机构近期发布的《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中对因为“懒”而创造出来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度研究,提出了“质懒生活”的趋势。报告认为,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懒人经济也摒弃了过去单纯追求方便快捷的“懒”,正构建起精细和有品质的“懒”。 从效率懒到品质懒,懒人经济升级 曾经,“懒人经济”多表现为人们单纯为了赶时间而选择吃泡面的“效率懒 ”,如今,”则更多表现为更好享受生活的“品质懒”。预制菜、快手料理、智能产品等兼具“懒”与“质”的产物迅速发展,覆盖了吃、喝、玩、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,满足了人们“懒到底”的需求,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。 淘宝在“懒人消费分类”中把懒人分为了四类,分别是弯腰障碍患者(视弯腰为大敌,善于运用懒人神器避免弯腰系鞋带等动作的人群)、平躺生物(借助懒人神器实现躺着也能有丰富多彩生活的人群)、家务指挥专家(擅长于指挥扫地机器人(行情300024,诊股)、智能音箱等智能家电解决家务问题的人群)、不做饭斯基(通过各种方法减少饭菜准备时间的懒人群体,能不做饭坚决不做)。 报告显示,按照淘宝的“懒人消费分类”,00后几乎可以被称为“全能懒人”,每一类都有近9成的00后中招,有90%的00后都是不做饭斯基;有79.5%的95后则是家务指挥专家。60后和70后因为年纪和身体因素,弯腰障碍患者人数最多,分别占91.8%和76.8%。 从消费升级以及追求效率生活的发展趋势来看 ,人们“变懒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。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,追求便捷、品质的生活方式已经不仅再是Z世代年轻人的专属,“懒人”用户群体还在向90后、80后甚至是70后和60后展开。 质懒浪潮驱动懒人消费新赛道 人可以懒,但品牌和产品不可以。换句话说,恰是因为人够懒才造就了大批品牌和产品。所谓,懒人善假于物,而品牌善假于人也。在质懒浪潮下,一些日常消费也成为了品牌们的新赛道。 报告显示,在所有日常生活的消费中,做饭成为国民“偷懒”的第一梯队,外卖和预制菜/快手料理分别以37.4%和37.2%的占比,飞入万千百姓家,其次是智能产品和速食。近几年“自热食品”凭借其速食、便捷的属性,在消费者中广泛流行,除了自热食品外,速冲食品和即食食品以“低负担”为标签,切入“质懒”消费板块。 除了餐饮业红利效应明显外,衣柜整理师、家宴厨师、上门理疗师……各种新兴职业层出不穷,智能家居产品、奇思妙想与方便实用的小设计也借助于网络平台大卖特卖。 懒人的需求和资本的逐利,正在加速懒人经济的发展,而科技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,也正在让懒人经济走向更为高阶的“质懒生活”。质懒生活的终极目的也不是让懒惰滋长,而是让需要的人留出时间做更多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。 作为长期关注着全球及中国商业趋势的变革的趋势营销公司,知萌咨询机构每年都会出品年度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,持续预见中国消费市场的潮流变迁。《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通过深度的调研、丰富的数据、立体的案例和前瞻性的趋势解读,总结了年度的趋势关键词,预见了2022年的10大消费趋势。 知萌《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指出,在2022年,消费者更加关注“向内探索”,他们正在从追求外在的符号,走向深度的“向内探索”,更加注重自我的建构与生长,崇尚更简约的生活,探索更简约的兴趣,追寻更纯粹的自己。 2022年的消费趋势关键词为“回归”与“追寻”,同时,知萌咨询机构经过深度的研究,也预见了2022年将会呈现的10大消费趋势,分别是:内在绽放、感官滋养、驭感消费、品牌心域、国货进化、质懒生活、极致低减、闲品新生、内容破茧、虚实相生。
标签:

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
加入快审,优先展示

加入VIP

发表评论

  • * 评论内容:
  •  

精彩评论

  • 无任何评论信息!
最近提交超过1000个站点
最新快审入驻
快速审核方式: 加入VIP会员 申请快审
X
提交站点
提交文章
提交小程序
提交公众号

Warning: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-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(output started at /www/users/HA681067/WEB/app/home/common.php:24) in Unknown on line 0